銅是人類最早發現的古老金屬之一,早在三千多年前人類就開始使用銅。銅原子量63.54,密度8.92,熔點1083℃,沸點2567℃。純銅呈淺玫瑰色或淡紅色,表面形成氧化銅膜后,外觀呈紫銅色。銅具有許多可貴的物理化學特性,例如其熱導率和電導率都很高,化學穩定性強,抗張強度大,易熔接,具有抗蝕性、可塑性、延展性。純銅可拉成很細的銅絲,制成很薄的銅箔。銅能與鋅、錫、鉛、錳、鈷、鎳、鋁、鐵等金屬形成合金。
白銅是以鎳為主要添加元素的銅基合金,呈銀白色,有金屬光澤,故名白銅。銅鎳之間彼此可無限固溶,從而形成連續固溶體,即不論彼此的比例多少,而恒為α--單相合金。當把鎳熔入紅銅里,含量超過16%以上時,產生的合金色澤就變得潔白如銀,鎳含量越高,顏色越白。白銅中鎳的含量一般為25%。
紫銅有多種叫法,又名紅銅,因為顏色普遍為紫紅色而得名,表面有一層氧化膜覆蓋,它是含有一定氧的銅,因而又稱含氧銅。紫銅是比較純凈的一種銅,一般可近似認為是純銅,導電性、塑性都較好,但強度、硬度較差一些。紫銅一般用于工業純銅,熔點為1083℃。無同素異構轉變,相對密度為8.9,為鎂的五倍。同體積的質量比普通鋼重約15%。
普通黃銅分類:當含鋅量小于39%時,鋅能溶于銅內形成單相a,稱單相黃銅,塑性好,適于冷熱加壓加工。當含鋅量大于39%時,有a單相還有以銅鋅為基的b固溶體,稱雙相黃銅,b使塑性小而抗拉強度上升,只適于熱壓力加工。若繼續增加鋅的質量分數,則抗拉強度下降,無使用價值。
淺述重慶廢銅回收利用產業前景
每個人都應樹立“城市采礦”的概念,將生活中的消費類電子產品環保地回收利用,以加快我國銅資源的回收利用,銅是寶貴的地球資源。
根據估計,地球上陸地的銅資源量為16億噸,海底資源儲量為8億噸,總計24億噸。2005年,已探明的銅儲量約9.4億噸,其中可供開采的僅為4.7億噸。
重慶廢銅回收之不容忽視的廢銅,在美、日等發達國家含銅終端產品逐漸進入報廢階段的背景下,未來國外廢銅供給將會出現較大幅度增長,而國內環保監管趨嚴,廢銅消費承壓較大。后期精廢銅價差可能會有所擴大,反過來又將增加下游企業對廢銅的使用。廢銅作為銅的一大供給源,未來將會成為制約銅價上漲的一大因素。